▏张志安画作《飞花落叶也好玩》
文:顾伟南
在写张志安画鸡赏析时,我想起《邓拓散文》中收集的一篇《李鱓和他的画》,是邓拓1961年2月发表在《光明日报》上的。文中专门写到画鸡。我把邓拓的这些文字摘录如下,便于读者赏析张志安画的鸡。邓拓这篇文章是介绍评析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画的鸡。
邓拓(1912—1966):人民日报原社长总编。1959年时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(今中国国家博物馆)建馆领导小组组长。在2022年邓拓诞辰110周年之际,中国美术馆策划并主办了“斯文传古风——邓拓捐赠古代绘画精品展”。邓拓的绘画收藏极丰富,其鉴赏水平也是顶级的。
“中国古来的杰出画家都是传神的能手。他们传神的技法是多种多样的,其中以传声传色为最普遍也最困难。真正有声有色的中国画如凤毛麟角,少见极了。这里所说的色,并不是指的画面上的各种彩色,而是基于某种彩色之上的一种抽象的更高级的光泽和色调。真正有色的画本来是很不容易见到的,然而,比较起来,有声的画就更少见了”。
“以画鸡为例。古今多少画家都曾经画过这个极其普通的题材,可是,试问有几个画家真正能够画出鸡儿的叫声来呢?”
“他(指扬州八怪之一李鱓)的画常常有一种传神的独特技巧。在他所画的这一幅画里,鸡儿真的有了叫声。这是多么动人啊!平常我们见到有一些画面,也出现了大公鸡,昂颈长鸣,形象似乎也还不错,但是仔细一看总觉得传神不够,也就感觉不出鸡儿的叫声来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许多作者对自己描绘的对象,还缺乏十分深刻的观察和体会,很容易就抓住大公鸡昂颈长鸣的形象。其实,这是很表面的,说尖锐些,是浮浅的表现手法。而李的这一幅画却不是这样,他抓住了公鸡在招唤母鸡的时候常常发出的一种叫声,比如它在草丛中发现了小虫,往往不去啄食,而是低头侧目,发出’咕咕咕’的叫声。这种声音不如昂颈长鸣的声音那样被人熟悉,因此,表现它发出这种特殊叫声时的特殊姿态,反而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,更容易使人想象到它真的叫出了这种声音。掌握这一点艺术技巧是相当困难的,这是同作者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密切相关联的,是同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观察和体会不可分的”。

▏张志安画作《都是为了生存》
志安先生画鸡,“除基本形象,还有各种动态。正反转侧,行踞伏卧,亦有相互对语,亦有默默旡言,亦有雄性风采,亦有慈母情怀。还有作者人生经历中悟及的,与鸡有关、旡关、相及不相及的种种思绪与意趣,从而形成我鸡画的全貌。”(摘自张志安《说我画鸡》)。

▏张志安画作《初来世上总新奇》
志安先生的《飞花落叶亦好玩》、《都是为了生存》、《初来世上总新奇》三幅鸡画,仿佛相机抓拍,把鸡的动作、神情、声音表现得淋漓尽致。而画中题句,又把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