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兴的泥土(毕淑敏)

我是学医出身,记得当年在课堂上,老师讲过一个故事。说是有一难治的怪病,药石罔效,眼看生命垂危,主治医生派人快马加鞭到病人的家乡,取回他家老屋杏树下的故土,泡了一碗黄土汤给他喝,他就从鬼门关翩翩回来了。老师说,同学们记住,不论你到世界上任何地方,都要记得带上一小布袋家乡的泥土。它会保佑你,即使没有回阳救逆的功效,当你病重的时候,取一小撮黄土泡水,也会祝你平安。
这句话我是牢牢记住了,却从来没有带上故乡的土。因为从小跟随父母迁徙,并不知哪里是故乡,不知那栋屋后的杏树属于我。
到了宜兴,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。宜兴的人是有福气的,他们只要带上一把紫砂壶,就等于怀揣着家乡的土地,从此无论你走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,都和家乡脐带相连。
宜兴的土壤,蕴藏着营养。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,生长着茂密的竹海,丰腴的稻谷,还有举世闻名的阳羡茶。
宜兴的土壤,蕴藏着秘密。至今没有人找到和宜兴紫砂泥一模一样的矿藏。上帝像一个玩性大发的孩子,把紫砂泥层层叠叠地裹起来,藏在了宜兴。以现代科技所做的测试分析,紫砂所含粘土属于水云母,高岭土,石英一类型,不但含铁量高,且显微镜结构中存有大量团聚体,这使得宜兴紫砂泥不仅可塑性强,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,最宜于制作茶器。
上帝又是吝啬的,即使在宜兴,这紫砂泥也不是到处都是,仅藏于蜀山,丁山,黄龙山等地。他们深埋于十几丈深的岩层之下,且厚度仅几十厘米到一米左右不等,开采颇为不易。有的泥沙还会捉迷藏,深掘时,刚刚发现她的“倩影”,却惊鸿一闪,挖掘了又不见踪影,不得不在其周围另掏穴数十丈,再作寻觅。
宜兴的土壤,蕴藏着文化。打开宜兴的历史,就像眺望璀璨的银河,那么多闪亮的星辰都是从这里冉冉升起,如同宇宙的起源是一次大爆炸。多少状元多少进士,多少专家多少学者,多少大学校长多少教授研究员……以至于我暗自决定,以后碰到特别敬仰的泰斗,会先悄声问一句——您是不是来自宜兴?
其实,宜兴的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最重要的特产,应该是幸福了。当年范蠡和西施,在这里携手走入民间,开创制陶先河,吸引他们的除了丰饶的物产、美丽的风光之外,一定是相信只有在这里,才能真正寻找到属于他们的幸福。如果说范蠡和西施找到的是年轻人的幸福,那么苏东坡“买田阳羡吾将老,从初只为溪山好”,就是在谋划老年人的幸福了。苏东坡一生走过很多地方,见多识广,寻常地方他是一定看不上眼的,能让他老人家动了养老心思的地方,那综合指标的优越,自然是不必说了。 一个地方,若是既适宜年轻人实现理想,又适宜老年人颐养天年,那就是近在咫尺的天堂。平心而论,神州大地上有秀丽山川,有翠竹参天,有茶香遍野的鱼米之乡,也不在少数,但有宜兴这样丰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就屈指可数了。 最精彩的是宜兴人把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,举重若轻地藏在方寸之地,装入一只小小的泥壶之中,让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,世代传承。
这就是宜兴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。这是宜兴的造化,这是中华的福气。愿天下每一个华夏子孙,都珍藏一把紫砂壶,随着我们走南闯北,风霜雨雪……沉思时饮它,怀乡时饮它,忧虑时饮它,快乐时饮它,健康时饮它,虚弱时饮它,聚会时饮它,庆贺时饮它……因为它是用神州大地最灵秀的泥土烧结而成,里面埋藏着远古的密码和祖先的神韵,安宁内敛源远流长,时时滋补我们的身体和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