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冰霜磨砺后,忽放几枝新。独立江山暮雨,能开天地春”。“梅”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喜爱,以“梅”为题材的各种造型的紫砂壶层出不穷,屡见不鲜。
我是极其钟爱“梅”的,它苍劲的虬枝,细小的花瓣,清雅的香气,无一不令我陶醉。于是我想以一种方式,把我的感觉,对“梅”的认识表达出来,这便有《喜梅》壶的创作。红色的壶身圆润小巧,紫色的把、流、钮都是以小段的梅枝来造型,配以绿色的梅花点缀,反映了我当时的一种情感吧。然而,总觉得意犹未尽,不能把梅花的风貌,我对梅花的理解充分表达出来,酝酿良久,又有了《寻梅》壶的创作。这次的壶身采用了一段老梅桩造型,历经多年风霜洗礼的树桩上凹凸不平,树皮脱落,枝节暴露,老态毕现,然而却有新枝在悄悄探出。这正是梅花精气所在,我常常会被感动,感叹它的生命力之顽强,这也是我心中的梅,是我所要表达的梅花之梅,是我要传达的一种讯息:生命之美、希望之美。闲来端详此壶,欣慰之余却有一点淡淡的遗憾,胸中好像还有一些尚未说出的话,还有一些尚未说出的话,还有一些东西没传递出来,如鲠在喉,让我寝食难安,于是决定再创作一款更能体现我心中的梅花:傲霜斗雪的梅花风骨的作品。主题明确了,接下来是如何运用工艺手法来表现:壶身还是采用老树桩造型,不过加粗加大了,以显示其苍劲有力,壶盖上有一小截梅枝装饰,其间点缀朵朵花蕾,老枝新蕊,意趣盎然,而弯曲拱起的枝干同时也作为壶钮,美观实用。一段枯枝作流,仿佛在不经意间便流出了干甜的清泉。最费思量的还是壶把的造型设计,几种方案均不满意,不是不协调,就是不切题,苦思不得,忽然想到“提壶相呼,松风竹炉”的HTTP/1.1 401 Access Denied
|